摘要
-
我国垃圾填埋场的正规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,受限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。随着经济的迅速增加
产品介绍
我国垃圾填埋场的正规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,受限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。随着经济的迅速增加和环保意识的觉醒,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护逐渐受到社会的格外的重视。其中,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作为填埋场管理的关键环节,其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、从低效到高效的演变过程,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。
90年代初,随着填埋场数量的快速增加,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问题逐渐凸显,相应的处理设施开始建设。在这一阶段,渗滤液处理主要参考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,以好氧生物处理(例如活性污泥法)为主。由于填埋初期的渗滤液有机物和氨氮浓度相比来说较低,处理难度比较小,基本能够很好的满足当时的排放标准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填埋场内的垃圾逐渐分解,渗滤液的成分变得更复杂,处理难度也随之增加。90年代中后期,人们开始意识到渗滤液水质的特殊性,如高氨氮、高有机物等,因此引入了脱氨技术,如氨吹脱、厌氧与好氧处理相结合等,有效解决了氨氮超标的问题。此时,渗滤液处理的目标已经转变为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标准,即符合《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》的相关规定。
进入21世纪,随着环保标准的逐步的提升和填埋场规模的扩大,渗滤液处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。新建渗滤液处理设施多位于偏远地区,无法直接接入城市污水管网,对处理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在这一阶段,单一生物处理已经没办法满足需求,预处理、生物处理与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成为主流。然而,渗滤液浓缩液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、无机盐和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,处理难度极大。因此,怎么样提高浓缩液处理效率、防止二次污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针对这一难题,广东台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了预处理+三级反渗透+蒸发烘干技术等多种组合工艺,实现了渗滤液的全量化处理。这一技术不仅避免了浓缩液的产生和二次污染,还确保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稳定达到排放标准,为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