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-
春回大地,万物成长,春耕在农民心里是头等大事,育苗、翻地、灌溉、育肥、耕种忙的不亦乐乎!在江口镇
产品介绍
春回大地,万物成长,春耕在农民心里是头等大事,育苗、翻地、灌溉、育肥、耕种忙的不亦乐乎!在江口镇平石村这个小村庄里,一辆辆三轮车满载着深褐色的沼液驶向农田进行灌溉,乡民们笑称这是“绿色银行”在派发“生态盈利”。作为生猪存栏超5000头的规模化饲养场,桂平市江口镇平石村通宝饲养专业合作社经过立异粪污处理形式,将旧日令人掩鼻的排泄物转化为滋补膏壤的“液态黄金”,不只破解了饲养污染难题,更蹚出一条“变废为肥、以肥惠农”的村庄复兴新路。
“曩昔猪粪堆积如山,雨天污水横流,乡亲们路过都要绕道走。”合作社负责人王奕闯回想道。这位扎根家园的新农民,深知环保是饲养业的生命线,他引进“沼气池发酵+榨粪干湿分离机+机械主动传输”体系,经过全封闭管道将粪污输送至发酵池,经微生物分化后生成沼气和沼液。沼液则成为富含有机质的液态肥,日均产值达30~50吨,完全终结了“粪污围村”的困境。
饲养场建立了一个5米高的沼液贮存塔,乡民只需将三轮车倒至取液口,10分钟即可灌满一吨容量的储桶,省去了转移环节,六旬白叟也能轻松操作!这套“倒车入库”式自助体系,惠及平石村、新其村、大樟村等5个村庄千余农户。乡民算起生态账:“用沼液代替化肥,绿色生态环保,1亩水稻可节约肥料200元,一年省下2万多元投入呢!”
现在,江口镇平石村构成“猪—沼—粮”生态闭环:沼液滋补千亩稻田促增产增效,饲养场以高于商场价收买农户秸秆加工饲料,反哺饲养本钱。王奕闯表明,下一步将延伸产业链,开发袋装有机肥,让“绿金”走向更宽广商场。
“饲养场不应是污染源,而要成为村庄复兴的发动机。”这位“75后”新农民的愿景,正跟着沼液流动进沃野,化作江口镇绿色开展最生动的注脚。
注:本网为政府公益性网站,转载文章是为“三农”无偿供给信息咨询。如所转载文章的作者或单位不同意转载,请与咱们联络。